0551-6878 8887
結合最近接觸過的的幾期典型案例,一般而言,稅務局這方面專管員或是風控消息通知自糾自查,就是給公司一個解釋異常指標的機會。
自糾自查的原由,絕大部分是稅務系統自動提示了指標異常。
如果發現大額失控發票、對外大額虛開、獲得虛開一類的,基本上就是稽查上門來送溫暖了。
較為嚴重的,是經偵直接進行人文關懷。我經歷的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提了一麻袋資料過去摁手印。那次本身案值不大,1700多萬,委托業主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不過由于并案的緣故,整個窩案實際涉案金額在千億以上(關鍵詞:東營)。
目前引發稅局要求自糾自查的一些金稅異常指標,我試著舉幾個例子:
能耗產值比異常。系統里面提取到的電費氣費等能源消耗與收入(通常以年為單位)不匹配,存在隱瞞收入風險。
賬面庫存余額異常。結合累計采購發票金額、累計申報銷售額推算出來的庫存余額和財務報表提現的存在較大差異。隱瞞收入可能較高。
長虧不倒。公司連續三年申報利潤為負數。
個稅舉報人數過多,存在虛列費用的可能性較高(可能會引發全面倒查三年)。
作廢發票張數、金額過多(存在非法利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牟利后走逃的風險。2016年我有一次手抖開錯了6400萬的專票,腦子一抽直接全部作廢了,當天就接到了稅局片區領導的強烈慰問,所幸客戶是中石化某港口)。
長時間沒有業務,突然之間開據大量發票。尤其是雙定戶沒有取得成本費用發票的時候大量開票。
稅負率過低。尤其是企業增值稅,因為企業增值稅主要受毛利影響,整個市場的同類商品通常毛利率差異不會特別巨大,所以稅負率差異不會很大。公司所得稅稅負率之前我只聽說過查房地產行業,其他行業不太常查。
當然了,發生了上面的問題,可能并不是真的就偷稅漏稅或是虛開了,自查自改的時候需要查明異常指標發生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少繳納稅款的情況,這些調查的結果都要通過自查報告或是情況說明來呈現。
自糾自查應該具有針對性,通常是結合對方點名的異常指標來寫,涉及票據的要寫明出票方、獲得日期、票據內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