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比較復雜,充滿了眾多的不可預測性,企業運營存在風險和挑戰。公司效益好,繳的稅多,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偏偏有一些人動歪腦筋,想盡辦法少交稅或不交稅,從而產生眾多稅務問題,以致被稅務稽查。于是,被查公司人人不知所措,公司發展陷入困境,一些人認為這就是稅務稽查風險。如何正確認識稅務稽查風險?怎么才能規避稅務稽查風險?
何謂稅務稽查風險?
稅務稽查是稅務局依規依法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情況所進行的稅務檢查和處理工作的總稱,是監督、控制稅收法律、法規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是稅收管理過程中的核心手段和必要環節。稅務稽查風險就是由于稅務稽查而引起的不確定的甚至是無法平安渡過的情形。稅務稽查風險是雙方面的,既包括稽查者風險,也包括被查者的風險。就納稅人而言,存在的是被稽查的風險。要規避稅務稽查風險,首先要弄清楚稅務稽查風險產生的根源。
稅務稽查的主體是國稅機關,包括各級國稅局和地稅局。稅務稽查的具體執法主體是各級稅務局設立的稅務稽查機構。稅務稽查的對象是指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稅務稽查的客體是指稅務稽查這種執法行為具體指向的事物,即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或者代扣、代繳義務的情況。稅務稽查的依據是各種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等有關規范性文件,由國家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
簡單地說,稅務稽查是依規依法進行的,企業受到稅務稽查并產生稅務稽查風險既有內因也有外因。企業本身未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或者代扣代繳義務,是稅務檢查風險的根本原因和內部原因。稅務稽查機構通過科學的選案確定稽查對象,依規依法展開稅務稽查只是產生稅務稽查風險的外因。
所謂規避稅務稽查風險,就是企業在不違法(遵紀守法)的前提下,避開稅務稽查所產生的經濟損失。要規避稅務稽查風險,需要從稅務稽查風險產生的原因入手,采取措施。具體來講,小編認為需要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依法納稅是根本。
稅務稽查是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或者代扣、代繳義務情況進行的檢查。企業嚴格依照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納稅,積極配合稅務部門的工作,何談風險呢?企業只有努力使企業經濟指標正常運行,遵紀守法,規范經營,回歸社會,才是規避稅務檢查風險的根本途徑。
不違法是前提。
趨利避害,人之本性。但納稅人不能為了利益而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甚至蓄意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逃避繳納國家稅收的義務,那就不是規避風險,而是違法犯罪,是要受到國家法律制裁的。因此,規避稅務稽查風險的前提是不違法。
保持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是關鍵。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納稅人在熟悉自身經營管理的基礎上,對稅收管理、稅務稽查亦應有所了解。同時,需要將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銷售模式告知稅收管理員,便于稅務部門熟悉、掌握企業運營的變動情況,這樣可以降低被稽查的可能性。
稅務稽查的基本程序包括:稽查選案、稽查實施、稽查審理、處理決定的執行。確定稅務稽查對象的方式分為計算機選案、隨機抽查、舉報、轉辦、交辦、情報交換等,其中來源于舉報的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稅務檢查的方式包括詢問、查賬、賬外調查、異地協查等。稅務檢查應當由兩名以上檢查人員共同實施,并向被查對象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如果檢查人員與被查公司存在利害關系,需要回避。在稅務稽查中,納稅人需要了解稅務人員的權利義務和自己的權利義務,這對積極配合檢查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非常關鍵。比如,在調查取證時,檢查人員不得違反法定程序收集證據材料;不得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材料;不得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證據材料。如果檢查人員有上述行為,納稅人可以通過投訴等方式維權。如果納稅人對處理結果不服,可以申請聽證,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