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近段時間,財稅合規轉型發展,已是每個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很多創業者的腦海中,財稅合規只代表著兩個字:交稅。企業照章納稅,就算是合規了。
這樣的觀點正確嗎?
答案是:基本上正確,能打60分;但是還是要指出,這樣的觀點也是相當片面的。針對不同的行業特點、商業模式,“合規”有著不同的標準;不同的發展規劃,合規轉型的程度,也完全不同。
結合我們自身的行業案例,我們認為,由淺入深可以提煉為四個層次。
以加工制造業為例,我們對四個層次的合規轉型發展,進行一些拆解和分析。必須注意的是,案例雖然是加工制造業,但是其實在消費品、批發零售、互聯網等其他行業,也是同樣的思路和邏輯,均可以借鑒。
財稅合規第一層:照章納稅
對于部分加工制造業公司的老板來講,企業/工廠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生意,量入為出、不負債、多賺錢、多分紅。財務的最大關注點,在于少交稅,不被罰。于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兩套賬、公私戶的做法。
這種情況,在一人股東/夫妻股東的公司中極為普遍。一切專注于現階段的生意,未來的發展并不是太重要。
對這個類型的公司來說,如實處理好發票、資金流和納稅申報,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基本的合規目標。
財稅合規第二層:企業財務報表數據真實性與可用性
對于多個股東、計劃引入新股東的公司來說,僅有照章納稅,是完全不夠的。
要體現公司的合理價值,平等處理大小股東的分紅,必須要對公司的家底厚薄,有一盤清晰的賬目。各方股東對公司的收入開支,盈利流水,必須有清晰可靠的共識。每年究竟賺了多少收入,投了多少設備,壓了多少庫存,賺了多少利潤,可分多少紅利,這些必須要算清楚。才能真正看清一家公司的價值,評估經營的好壞,平衡好各方股東的一致認知。
親兄弟明算賬。這是一家制造業公司從“家庭作坊”真正走向“公司化經營”的關鍵一步。
必須注意的是,報表合規這個階段,通常是稅務籌劃的最佳時機。在這過程中,一般我們必須對公司的資產(如庫存、固定資產、往來賬目等等)進行梳理,對收入和成本進行匹配。哪些資產可以抵稅、哪些業務能夠適用稅收優惠、哪些環節稍加改造、拆分或者口徑調整后會帶來稅務收益,將會自然而然進行優化。
財稅第三層:關鍵業務的合規處理
如果企業希望往資本方面發展,引入投資機構,乃至未來IPO上市,那么,財稅合規要做的更多一些。
在一些敏感的交易處理上,不但要考慮基本上的形式合規,更要考慮交易本身的可披露性和業務實質和立行。比如,銷售傭金的處理是否合法合規、股權轉讓的定價是否公允、無票采購的資產入賬價值是否真實。這些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將造成公司的歷史污點,對資本路徑可能埋下地雷。
如果關注IPO審核案例,可以發現,大部分IPO失敗的案例,在這些問題上都曾出現過不可逆轉的歷史污點。
財稅合規第四層:財務模型符合行業慣例
對于部分科技屬性較強的加工制造業來講,商業模式對公司的估值影響巨大。財務模型,則是對商業模式的直接反映,也是估值定價的數據基礎。
以常見的工業設備公司來說,一些公司圍繞大客戶進行定制化配套服務,財務模型應該以項目制的方式加以設定,財務核算和信息披露中,要對單一客戶創收的深度和營銷成本遞減加以凸顯;也有一些公司以模塊化的理念打造產品矩陣,那么在財務模型中,應該圍繞核心模塊的營收、成本和研發投入進行數據畫像;還有一些企業,圍繞關鍵產品的迭代升級而發展壯大,那么,財務模型則應當專注于該產品的行業滲透率和毛利穩定性。
怎樣搭建財務模型?其實并不神秘,財務團隊必須量身定制,設計出一套匹配公司商業模式的核算政策、口徑和企業財務報表披露規范。同時,可以參考對標公司(比如上市公司),保證披露結果能夠符合行業的通用做法。
但對于公司來說,這并不容易。中數科可以幫你解決這些問題,中數科深耕財稅11年,服務了10000+客戶,在財稅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專業的財務團隊,專屬的企業方案,對于中數科來講,都不是問題。中數科,你身邊的財稅專家。
作為老板,應該怎么看待財稅合規?
·第一,必須考慮清楚,企業的發展最終目標是什么?發展不同,合規目標也不同。
·第二,開放心態,看待財稅合規。系統性的合規轉型發展,僅靠財務團隊,是無法推動的。必須要企業自上而下的推動,必須相關業務團隊的協力支持。
·第三,應當樹立一個認知,財稅合規帶來的結果,并不一定是多交稅和增加成本(有的時候,稅務籌劃得當,甚至可以少交稅),往往會帶來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