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近些年稅務風險是公司非常重視的一個話題,一方面是因為稅務局征管技術和能力的提高,之前看起來不算什么的問題,現在成為了問題。二是稅務風險整體化后移,在“放管服”的稅務環境下,風險本質上來說后移了,稅務風險必須公司自己把控。
對于稅務風險,不一樣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對于無知無畏公司的老板而言,認為能查到就有風險,沒查到就是沒風險。對于為降低自身風險中介機構而言,則會將一切可能的風險都告知公司。對于背鍋俠會計而言,哪有沒有風險的公司,只看出來問題后,這口鍋的大小與收益的博弈。不一樣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風險,文藝的觀點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景高低各不同”。粗俗的觀點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那么會計們如何分析公司涉稅事項的風險呢?面臨稅務風險,企業財務人員一是不可以觸碰高壓線(如虛開,騙出口退稅等),就算風險與收益對等的情況下。這里并不是說除了高壓線其它就可以亂來。而是指必須知道涉稅事項的風險底線在哪,還有自己能否承受。這是因為很難說一家企業沒有一點稅務問題,比如看起來毫不起眼印花稅,真要查起來,很少企業按照印花稅暫行條例,對需要繳納印花稅的合同如實繳納了印花稅。
此處有人肯定又要說了:“又說要注意稅務風險,又說公司都存在稅務風險,你這不是挺分裂的嗎?”
首先古話說過“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所以預防和防范風險至關重要,要有風險意識,也就是關于涉稅事項,公司需要評估評估毀滅性風險的發生概率,如虛開直接導致老板和會計“牢底坐穿”。所以要求管理層有稅務風險意識,執行人員有稅務風險管理能力。
其次公司都有一定風險,但是接受發生概率極低的風險。天下無賊是不可能的,公司完全沒有稅務風險也是不可能的。公司需要做的是,如何將風險不失去控制。比如印花稅的問題,大概率公司不會因為被查印花稅而倒閉。
最后并不是所有風險都能預防和控制的,導致公司涉稅風險的因素很多,有主觀的有客觀的,主觀的比如對于政策把控不準,理解錯誤,執行偏差,主觀方面的因素,這是人為可控的,客觀的比如公司和稅務口徑不一,客觀稅務環境變化等,此時有時候只能在更高維度或者層面去解決。
以上說的比較務虛,讓大家對于稅務風險有個清楚的認識。這是因為實務中對于稅務風險,要不就是不屑一顧,認為大家都有問題,風險就風險唄,反正稅務局也不可能讓大家都涼涼。要不就是聽風就是雨,一提稅務風險,言必稱完了完了。
總結:這種稅務風險,最主要的是稅務管理一定要和企業管理相互銜接,即不認為我公司沒有問題,這是管理方式的變化,我不需要做稅務風險的管控,你要查我,我就說我沒有問題。也不能認為這是因為管理導致存在稅務風險,害怕稅務風險,直接要求公司改變管理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思考如何把可以做的事情,做到更完善邏輯上更完整的地步。我們需要全面徹底了解涉稅業務,準確如實理解涉稅政策,然后找到風險可控的方案。即不為了企業目的將稅務風險放置一邊,也不能把稅務問題擺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前面,甚至作為決定目標可行的唯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