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制造型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對自己所銷售產品進行了加工或者裝配,有購入原材料,有使用人工生產裝配的過程。科技公司如果發生對購入的原材料加工裝配的過程就能夠算作生產企業,沒有生產加工過程的就不可以算作生產企業。
制造型企業常見涉稅風險有哪些?
在采購中稅務問題有(1)單證合法與合理(2)進項稅的處理(3)成本的正常結轉(4)進項稅轉出的管理(5)財產報損等系列采購中的關鍵要素。生產環節(1)資產、產能與市場的關系(2)物耗與產量的關系(3)期間費用失衡與虛擬業務的關系(4)存貨變化與收入的關系等。
其中,我國增值稅實行進項稅額抵扣制度,但企業購入的物品發生非正常損失(非經營性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如用于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科目,不予以抵扣。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當期應納增值稅等于當期銷項稅減去當期認證抵扣的進項稅額加上進項稅轉出。除視同銷售和無票收入外銷項稅一般好把握,而哪些進項稅不能抵扣比較容易成為了稅務實務中出錯的點,但如果把握好三大判斷標準,我們就可以舉一反三。
首先明確一點,增值稅納稅人本質上類似于代收代繳。這什么意思呢?增值稅的負稅人是最終消費者,生產批發零售環節內所有增值稅的納稅人均是從客戶收取增值稅也就是銷項稅。本來從客戶收取的銷項稅是代稅務局收取的增值稅額應該全部拿去繳稅,現在,也有一部分稅額由于采購付給了自己的供應商,剩下的這部分就得繳稅。這也是增值稅是價外稅的意思。所以,當期應納增值稅等于當期銷項稅減去當期進項稅額。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增值稅的三個特點從而得出進項稅是否可以抵扣的三大判斷標準。
在銷售環節有(1)產能與銷售收入的配比(2)往來賬項中是否隱藏銷售的問題(3)利潤水平是否隱藏收入的問題(4)存貨變動水平是否同步體現銷售等。
此外,制造型企業在經濟大環境下投資、擴大、功能整合等多樣的資本交易,稅務風險也相當集中,個案補稅金額高,公司在做財務戰略規劃時必須考慮到其中的稅務問題。
公司收入科目核算中的稅收風險排查有哪些?
1、會計賬務處理銷售收入和勞務收入等確認時點的會計判斷
2、公司取得各項收入在公司所得稅收入確認上的判斷風險分析
3、銷售貨物增值稅7種收入結算方式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判斷風險點
4、營改增后銷售服務、銷售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取得收入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判斷風險
5、納稅期限點與合同的關系,有合同與沒有合同、合同是否約定收款時間的風險分析6、代收款項列入負債處理核算涉稅風險分析
7、收入核算中各項收入定價偏低、偏高涉稅風險點分析
8、銷售折扣、銷售折讓、銷售退回核算的涉稅風險管理
9、混合銷售收入和兼營收入增值稅風險點分析及處理
10、遞延收益和營業外收入中政府補助的財務核算及涉稅要點
11、房地產公司完工前收入和完工后收入核算和交房時間點涉稅風險點分析
12、金融企業利息收入在增值稅和公司所得稅方面的特殊規定
13、關聯交易貨物、勞務、無形資產轉讓、融資、投資收入的稅收風險管理
14、股權轉讓收入、投資收益和債務重組收入的風險點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