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合規的財稅體系是公司正常運營的根本。隨著新稅收環境上線,我國稅務征管逐步實現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轉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企業運營管理越來越透明化,違規成本更是越來越高...企業能夠做的是早安排,從執法邏輯倒推合法合規路徑,通過大數據產品對自身風險首先進行合法合規自查。
在稅收數據的幫助之下稅務部門對于企業稅務違規問題也具有更強大的稽查能力。基于此,面對“以數治稅”,企業唯有掌握相關的數字能力,進行必要的預警和管理,才能在實現健康發展的同時,對稅收優惠政策應享盡享。
相較于“以賬控稅”“以票控稅”,“以數治稅”對稅務部門和企業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全面實現由“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的分類精準監管轉變,是適應數字時代,推進智慧稅務的必然要求。
王軍局長在第50屆亞洲稅收管理與研究組織(SGATAR)年會上對“新稅收環境”的實踐和愿景規劃做了進一步的闡述。概括起來講,就是圍繞構建智慧稅務這一目標,著力推進“兩化、三端、四融合”。
“以數治稅”背景下,企業財稅合規數字化的策略
大數據的應用監測和多部門聯合稅務信息共享下,稅務局不僅僅根據稅務方面掌握信息內容,也可以通過其他部門掌握納稅人海量的經濟數據信息內容,徹底打破了信息壁壘,稽查范圍更廣,以“信用+風險”為基礎的稅務監管新體系已然是稅務部門嚴厲打擊企業稅務問題案件的有力助手,納稅人必須對此做好充分準備,落實企業稅務合規。
(一)強化“業財稅一體化”數字合規建設
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發揮數字化在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方面職能的重要支撐作用,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在“數字政府”的數字監管下,政府監管部門對企業的業財稅數據能夠實時、精準、全面了解和掌握,對經營異常的企業可以“近距離”監管和查處。
在“數字政府”和“以數治稅”智慧稽查雙重背景下,企業應當切合監管趨勢,構筑自身“業財稅一體化”經營數字化模型,對于自身經營各項數據指標做到更加細致的了解,清楚企業存有的風險,對企業自身展開畫像與預判,實現實時預警和處置,才能與時俱進。
(二)強化發票合規管理與預警分析
進項發票的合規管理,是當前企業財稅管理的核心環節。隨著發票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進項發票合規問題也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稅務風險。如上海市稅務局在2021年末發布公告,著力實現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在全電子發票的配合下,在開票、交付發票、查驗發票過程中,稅務部門均可利用大數據監察網絡進行核查,對企業的任何違規行為展開稽查,結合海量政府數據的匹配和互通,能夠做到精準預警和管理,與只能通過傳統的人工線下審查相比,稽查覆蓋面更寬,稽查力度更大。
(三)加強對上游供應商風險評估與預警
企業應該及時全方位了解供貨商狀態:
一是通過供貨商基本狀態、供貨商負面風險、供貨商經營異常信息內容、供貨商股東核查,供貨商存續狀態及刑事風險等方面,為提前對供貨商進行評估以及預警分析;
二是通過風險規則庫、外部風險數據庫,針對當前的監管重點熱點,針對性防范與企業有經濟往來的上游企業的合規問題,落實數據化發票管理責任,提前預警虛開風險,大幅降低虛受風險,減少稅務犯罪發生的可能性,為有效應對和查處稅務(虛受發票)、市場監管(商業賄賂)、刑事舞弊(職務侵占、挪用資金、串通招投標、經營同業業務)等各類重點違法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