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理解了規律就會容易把握重點,進而能夠更好地實現突破——這一道理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領域也適用。從時間的維度觀察大企業時,比較容易發現生命周期理論在稅務風險管理領域衍生出的清晰規律:在不同發展階段,大企業稅務風險防控重點明顯不同。
01創業初期:注重創新研發用足優惠緩解資金壓力
對多數創業初期的企業而言,缺乏資金是普遍面臨的難題。特別是以技術立足、希望成長為大型企業的初創企業,往往會從技術引進開始,逐步加大研發力度,缺乏資金的問題會更加突出。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之一,就是用足用好財稅優惠政策,最大限度緩解資金壓力。但是,正常情況下,創始人團隊會將多數精力集中在技術領域和銷售方面,對政策法規的研究不夠深入,往往該享受的稅收優惠沒有享受到,不該享受的優惠卻違規享受。假如企業能在充分享受各項稅收優惠的同時,有效控制好稅務風險,成長為真正的大公司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02發展期:開展并購交易涉稅事項滿足合規要求
并購交易是企業進入發展期最典型的業務之一。但是,并購本身也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操作不當會給企業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
處于發展期的大企業在面臨并購事項時,一定要及時通過稅務盡職調查,發現并確認主要財稅問題和有爭議的財稅問題,從而確保風險是在可以控制及接受的范圍以內,并通過價格調整或合同保障等方式加以自我保護。
在盡職調查過程中,通過比對報表與納稅申報表、訪談不同部門人員、實地考察日常經營狀況、分析會計報表異常科目、查閱明細賬和憑證等方式,都可以找到目標公司稅務違規的“蛛絲馬跡”,從而在交易談判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03成熟期:強化稅務內控打造智能稅務管理系統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相較于其他公司,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往往是最具有危機意識的——這些企業往往存在價格、毛利率、凈利潤率“三降”的困境。
與此同時,在“以數治稅”的浪潮下,稅務部門正在快速建設智慧稅務系統,拓展大數據技術應用。對于成熟期的大企業而言,通過信息技術和數字化轉型,打造智能稅務管理系統強化稅務內控,既是適應新監管方式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自身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04衰退階段:節約稅收成本,通過重整實現涅槃重生
在主要市場上,企業的增長速度落后于主要競爭對手的增速,公司市場份額逐漸降低、盈利能力持續下降,通常標志著公司進入了衰退階段。
衰退階段公司比較常見的稅務風險包括資產處置的涉稅風險,公司融資信貸過程的涉稅風險,重整、破產過程中的涉稅風險等。假如企業處于衰退階段早期,一般可以選擇直接剝離資產和以非貨幣性資產清償債務等方式進行資產處置,以最大限度降低資產處置的稅費負擔,以及可能給企業正常運營帶來的負面影響。